xFelix
xFelix

移民与职场-中国篇

移民与职场-中国篇

昨天看到twitter有人写澳新求职失败后又辗转到欧洲的经历,想想我也有类似的经验,从中国移民新西兰,离岸找到新西兰的工作,在新西兰生活,然后又离岸找到澳洲的工作,又移民澳洲到目前一直在澳洲生活。我的这一路走来并没有多少耀眼的地方,但也值得把心路历程写出来给大家参考,便于将来的回忆。

本想直奔主题写新西兰篇,但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之前在中国的背景和心理变化交代一下,于是有了这篇移民与职场的中国篇。流水账开始。

时间回到2013年左右的上海。我供职于一家美资的IT科技公司已经快5年了,还是老本行信息安全。由于老板同事都在美东,很早很早就已经习惯了日夜颠倒的远程办公以及无穷无尽的电话会议(与现在covid期间的视频会议不同,当初真的都是webex桌面共享加上电话拨入)。除此之外,没有多少可以抱怨的,工作很安逸也很随性。因为晚上需要开会,第二天什么时候进公司已经不那么重要,往往也只是为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吃个中饭,谈天说地。在这家公司也已5年,由于远离总部核心圈,进一步的升职空间几乎没有。在老板看来他只要个人管理好亚太区的安全,没必要再给你过多的职业发展。期间几乎每年去美国出差,都明里暗里和老板以及大老板表达想relocate到美国总部的意图。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看着其他部门做研发的,陆陆续续转去美国工作了,还有通过个人魅力与顶头上司老板结婚去美国的,我有点心灰意冷。

10年初的上海,空气质量非常的差。依稀记得中午出去吃饭都戴着n95的口罩,家里和公司都是24小时开着空气净化器。同时也不知道何时起,上海变得那么那么的嘈杂和拥挤,再也听不到上海话,听到的都是国语的谩骂与争执。好在住的地方有独立地下车库,公司也有停车场,尽可能的避开与大众的无必要接触。但是马路上的各种乱象和奇葩也让我无所适从。女儿刚出生不久,因为空气不好,户外活动哪里也不能去。在那时期的上海,室内的小孩游乐场慢慢的兴起起来。价格不菲的金宝贝,美吉姆如火如荼的开店。就算是这种收费的室内运动场,还是架不住人多,一个秋千变成了小孩子和大人争抢的对象。变化出现在2013年中的一次悉尼出差。由于从未去过澳洲,抱着好奇和憧憬,就有了工作上没那么必要的一次悉尼之旅。由于没那么必要,所以工作上的正事半天时间就解决了,另外的两天半就变成了悉尼观光 游(可以参看当时的照片)。 在悉尼的fishmarket吃饱了海鲜之后就在CBD一带游走,经过darling harbor中国园附近,诺大的公园只看到一个小小朋友坐在秋千上,她爷爷在后面轻轻的推着。再看看深蓝色的天空,透过树叶斑驳的阳光,呼吸一口毫无杂质的空气,再想想自己的女儿只能躲在有空气净化器的家里,这一刻深深的触动了。

回到上海就坚定了移民的念头,首选澳洲。因为早在06年考出cissp证书的时候就知道,技术移民澳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是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来。澳洲技术移民的政策一直在变,等到2014年,信息安全类的技术移民,无论独立还是州担保,都必须要雅思四个7的成绩。那就考雅思吧,盘算着每天跟美国老板开会,英文应该不至于差到哪里去。没怎么准备,第一次雅思只考出了7666的无用成绩。第二次好好准备,看各种题库机经,结果这次考的非常好,达到了8-7.5-7-6,作文还是达不到7,成绩还是没什么用。事不过三,再考吧,这次作文有进步,拿到了6.5,其他几门反而没之前高了,但是还是作文达不到7。怎么办?想移民真的很难啊。回过头来,继续纠缠美国的老板,恳求他能不能考虑把我relocate到悉尼去,还是继续拿上海的这点工资。结果还是被无情的拒绝。有一天,老婆对我说,有同事对她说新西兰的移民条件低一点,可以看看。于是稍微研究了一下就申请了,同时也捎带申请了一份加拿大的技术移民。

大概等了不到一年时间,新西兰的移民申请就有了回音,安排电话面试。当初新西兰的技术移民面试一般会有三个结果:1直接给pr,2先给两年工签找到工作再转pr,3拒绝。根据互联网上的经验,绝大多数申请者给的都是工签。和老婆商量了许久如果给了工签还去不去新西兰,结论是不去。好吧,对于我几乎天天电话会议的人,电话面试真的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我充满了信心。结果真如我所料的,很快直接给了我新西兰pr,2016年2月之前必须登陆新西兰。这下又开始纠结了,上海有什么不好的,工作稳定,条件不差,为什么要去新西兰这种羊比人多的地方呢。拖拖拖,又跟美国老板提要求,说已经拿到了新西兰身份,能不能在新西兰为你打工两年,拿上海的工资,到时候再回来?又是果断拒绝。这边要交代一下新西兰独有的永久回头签。新西兰的pr绿卡有个条款,在两年时间里,在新西兰每年住满184天,就可以获得永久回头签。这个签证意味着拿到之后可以离开新西兰,永久不会失效,什么时候再想回新西兰都行。我想当初人们移民新西兰,大都冲着这个签证去的,我也一样。好不容易得到的移民机会,总是不想放弃,也总想尝试还没有经历的人生,这真的就是围城。

盘算着如何最快最有效率的达到新西兰的居住天数要求以实现成本最低化永久回头签。因为去新西兰意味着国内的工作没有了,没有收入,新西兰的工作很难很难找,再加上你是个外国人。在新西兰吃喝国内的积蓄,真的是很愁人的事情。于是决定,我一个人去新西兰蹲移民监,老婆继续在上海工作,等我在新西兰稳定了,有发展了再接全家过去。而且盘算了两年时间里,先去旅游一次激活pr签证,然后从第一年的后半年开始正式登陆新西兰,这样184加上第二年的184天,连续住上一年就可以达成永久回头签的要求了。虽说抱着坐吃山空的打算去新西兰生活的,但是还是在linkedin上留意着新西兰的工作机会。开始找工作才发现,新西兰的市场是那么那么的小,有名气的公司几乎没有,仅有的几个相关职位都是非常junior的。移民去新西兰意味着自己的之前的职业积累,职业规划就此作废。从亚洲最具发展势头的上海去到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新西兰,意味着自己的职业前景就此到头了,没有未来。

—如果觉得有兴趣看我的流水账,敬请期待下一篇移民与职场-新西兰篇

Written by Felix.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3.0 Unported.

Leave a Reply

textsms
account_circle
email

xFelix

移民与职场-中国篇
昨天看到twitter有人写澳新求职失败后又辗转到欧洲的经历,想想我也有类似的经验,从中国移民新西兰,离岸找到新西兰的工作,在新西兰生活,然后又离岸找到澳洲的工作,又移民澳洲到目前…
Scan QR code to continue reading
2022-03-28